记录历史:南水北调,江水一路如此壮美
历经50年论证与规划,耗时11年建设与施工,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,于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点32分正式提闸通水。通水时间定在14点32分,代表中线工程的干渠长1432公里。
“一江清水向北流”,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,缓解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。河南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等地的人民群众将畅饮湖北丹江水库优质甘甜的清水。
这项世界级的调水工程,汇聚了数十万建设者的汗水,凝结了几十万库区移民的无私奉献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,也预示着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调水梦变为现实。
南水北调走过的路是如此壮美:
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,汩汩江水一路北上,翻山越岭。现在,小编就带您沿干渠北上,看看1277公里的沿途,都是何等的壮美。
南水北调,水来自丹江口水库。
丹江口位于汉江和丹江的交汇处。丹江口水库横跨鄂豫两省,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。
2005年9月,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启动。加高后蓄水位170米,库容增加116亿立方米。
丹江口水库、大坝和丹江口市尽收眼底。(云图航拍中心 陈勇 熊源 赵融 任天祎 摄)
如果将丹江口水库比作“大水缸”,陶岔渠首则是名副其实的“水龙头”。打开这个“水龙头”,一库清水便可沿干渠奔流北去,走中原,穿黄河,越华北,抵京津。
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位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村。(云图航拍中心 陈勇 熊源 赵融 任天祎 摄)
水往低处流,用这句老话儿来阐释中线工程最贴切不过。清清江水从海拔147.8米的河南陶岔渠首到49.5米的渠尾北京团城湖,近百米的落差为江水自流提供了可能。但沿路不免碰到地势骤降、河流阻碍等困难,这时候就要架设渡槽了!
渡槽,简单来说就是架空的水槽。河南邓州湍河渡槽全长1030米,共18跨,单跨重量达1600吨。
这是被称为“世界第一渡槽”的平顶山沙河渡槽。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规模最大、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,也是目前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。它的流量,90分钟就能注满昆明湖。
但更多的时候,南水北调则像一条巨龙,在城市、在田野、在山间蜿蜒游动。
南水北调一路上要遇到许多河流、铁路、公路,许多时候时通过渡槽跨过,还有许多地方不得不低头,利用倒虹吸原理,从这些障碍的底下穿过。
这是唐河倒虹吸工程是穿越唐河的大型交叉建筑物,总长1542.4米。
这是著名的穿黄工程,就是江水利用倒虹吸原理,在河南郑州附近从黄河底下穿过。
长江水进入河北后,通过2008年就已建成并向北京输水的南水北调京石段工程,输水进入北京。
江水进京后将首先进入房山大宁调蓄池。
2009年开工建设的大宁调蓄池,容量相当于18个昆明湖,水域面积2000多亩,可以对南水北调的来水起到调蓄作用,保障城市安全供水。这张图是北京日报记者饶强在水下拍的,从下面看,大宁池多像一口巨大的水井。
在大宁调蓄池稍作休息,再晒晒太阳,江水就要钻地洞了。涵洞就在西四环、北东南五环之下,也许此刻您就站在南水北调的水路之上。假如您正在五棵松地铁站候车,提醒您,您的脚下有水流汹涌而过。
钻涵洞的江水跃出水面时,就到了昆明湖畔的团城湖调节池,算是到了南水北调的终点。
当然,南水北调,除了主要解决我们的生活用水外,也间接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水韵。像丰台晓月湖的这片水景,就得益于南水北调前期从河北的调水。
文字、图片来源:北京日报、“中国南水北调”官网、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网站等。